西周中晚期,特别是春秋以后,铸造的青铜器具,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装饰特点,都出现了许多变化。例如礼器中酒器大量减少,觚、爵、角、觥、斝、觯、卣、方彝等器类被淘汰了,烹饪器和盛食器的数量明显增多。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器物,如敦、簠……鉴、盏、盆、缶、罐等。
即使仍在使用的那些器类,它们的造型也有了很大变化。这一时期制造的铜器在造型与纹饰方面都突破了过去那种严肃呆滞的风格,开创了一种灵巧多变、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在造型艺术方面,出现了莲鹤方壶和曾侯乙墓所出土的尊、盘那样结构新颖、工艺复杂的器物。
莲鹤方壶是1923年在河南新郑的一座大墓中出土的,共出土两件,是一对。壶的形体高大,通高达122厘米,宽54厘米。壶体为椭方形,四周饰以相互纠结的夔龙纹。两侧面的腹部饰一对昂首垂尾的鸟,颈部两侧以镂空有华冠的卷尾大龙为耳。器的四角攀援着有翼的飞龙。圈足下有两只吐舌的伏虎支撑。壶盖边缘铸有镂空的莲花瓣两层,中心部位则是一只亭亭玉立的仙鹤。这只仙鹤正展开双翼,微微张嘴,作引颈长鸣欲飞之状,姿态十分优美、真实。
这件方壶以动态的仙鹤为装饰附件,并用莲瓣这样的植物花卉相衬托,与以前所见的静态肃穆的铜壶的格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是由尊与盘两件器物组成的,二者可合可分。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重9千克;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重19.2千克。尊体为喇叭口、长颈、圆鼓腹、高圈足。与其他同类器不同的是,这件尊口沿部附加了用失蜡法铸造的精细、繁缛的透空附饰;颈、腹和圈足部又各附有四条立体圆雕的龙作为装饰。其中腹及圈足以上的部位是双身蟠龙,圈足部在双身蟠龙的左、右还各攀附着两条卷曲的小龙。
这样,尊体装饰的蟠龙竟达28条之多,还有32条蟠螭。盘的口沿也是用失蜡法铸造的镂空的变体蟠螭纹。盘腹的两侧为两条透雕的扁体兽形装饰,兽口衔盘沿,伏于盘腹之上。在四个镂空附件装饰之间的盘腹上,还装饰四条圆雕的双身龙,龙嘴也衔住盘沿。龙头上盘绕两条小龙,双身龙上也各攀附三条小龙。盘的圈足部同样也盘绕三条小龙。这件盘总计有龙56条、蟠螭48条。
这两件器上玲珑剔透的镂空附饰,犹如行云流水,其独特的造型艺术,说明当时的铸造技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在商周青铜器中,这是一件难得的杰作,它反映了战国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在商代和西周青铜业的基础上又有了新进展。